(資料圖片)
值守工人行走在通往防洪值守點的便橋上。
完成交接班流程后,值守工人互相揮手告別。日常工作中,陪伴他們的只有飛馳的列車和呼嘯的山風(fēng)。
值守工人攀登到山頂觀測危石情況。
從衛(wèi)星圖上看,衢寧鐵路呈現(xiàn)出蜿蜒曲折的形態(tài)。它穿越浙西南與閩東北的山區(qū),連接了浙江衢州和福建寧德,結(jié)束了浙閩兩省邊界8個縣市不通鐵路的歷史。乘坐疾行在衢寧鐵路的列車上,給人最直觀的感覺就是山高谷深、橋隧成群。
我從衢寧鐵路開通伊始就持續(xù)關(guān)注,多次前往慶元、龍泉、遂昌等車站,以及龍泉溪特大橋、銀嶺隧道等橋隧采訪拍攝。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從杭州工務(wù)段得知,該段在衢寧鐵路上擁有一處一級防洪點位,需要工作人員24小時不間斷值守。我決定跟著值守的鐵路工人一同進山,記錄下他們特殊的工作狀態(tài)。
每周一是值守工人換班的日子,我一早趕到龍泉橋梁車間,開始記錄兩名鐵路工人趙偉燈與蔡金礦換班前的準(zhǔn)備工作。進山值守每次一周時間,他們要攜帶足夠多的換洗衣物、食品等。午飯后,我們一起來到客運站,搭上了進山的中巴車。在山間兜兜轉(zhuǎn)轉(zhuǎn)一個半小時后,我們在一條溪流邊下車,之后還要徒步3公里才能抵達(dá)位于山上的防洪值守點。
以群山、溪流和跨越山谷的鐵路大橋作為背景,兩名鐵路工人搖搖晃晃地行走在臨時搭建的鋼索吊橋上——原來的橋在汛期被山洪沖垮了。我立刻飛起無人機,尋找合適的角度把這一幕定格下來。接下來,伴著喘息聲和相機的快門聲,我們一行人走上了盤旋的山路。
辛勤工作一周的另外兩名值守員已經(jīng)在防洪點簡易小屋門口翹首以盼了。趙偉燈與蔡金礦抵達(d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與他們完成工作交接,隨后戴上安全帽,帶上工具包,沿著腳手架搭成的便梯繼續(xù)向山頂存在地質(zhì)災(zāi)害隱患的點位攀登巡視。
浙西南的大山深處寂靜無聲,唯有山風(fēng)不時掠過成片的松林。在陣陣松濤聲中,鐵路工人趙偉燈一筆一畫地寫下——檢查情況:正常。
(撰文/攝影:江漢,系新華社浙江分社攝影記者)(江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