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正值白露節(jié)氣。白露過后,人們往往會覺得口鼻干燥,民間常采用“補露”的方法,通過飲食調節(jié)身體,像葡萄等時令水果都是防治秋燥的佳品。為了讓廣大消費者科學消費、防控食品安全風險,江西省市場監(jiān)管局近期陸續(xù)發(fā)布食品消費提示。長“刺”的葡萄不可怕?
每逢葡萄上市,總有一些傳聞引發(fā)“吃貨們”的疑惑——葡萄表皮的白霜是農藥殘留嗎?長刺是變異了嗎?葡萄皮要不要吐?無籽葡萄健康不?
葡萄表皮的“白霜”是什么,是農藥殘留嗎?事實上,“白霜”是葡萄本身分泌的糖醇類物質,俗稱果粉,對人體無害,并非農藥殘留物質,它可以減少葡萄表面的水分蒸發(fā),防止其快速失水皺縮和病菌侵染、滋生。除葡萄外,李子、西梅、藍莓等水果表面也會形成此類“白霜”。
葡萄果皮上長刺,看上去像小顆粒,是什么原因,能放心吃嗎?據(jù)了解,形成果刺有多種原因。第一種原因可能性是“營養(yǎng)珠”,即在葡萄生長過程中尤其是果實迅速膨大期,葡萄樹體吸收水肥過多,致使內部壓力過大,過多的營養(yǎng)物質就會通過植物表皮組織滲出,形成透明水珠狀的晶體。這些“營養(yǎng)珠”一 開始含水量很高,晶瑩剔透,輕輕抖動就能從葡萄表皮上掉落。但隨著時間的增加,逐漸變黃變硬,干燥后附著在葡萄皮表面,形成黑色的小顆粒。第二種原因是細胞膨大或增殖引起的凸起,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例如氣候環(huán)境變化、微量元素施用過量、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使用不當?shù)龋紩鹌咸压麑嵣L速度過快,進而產生表皮細胞的異化。第三種原因是在介殼蟲對葡萄進行吸食、果皮傷口愈合后,也會形成凸起。由此可見,長“刺”的葡萄并不可怕,不用過分擔心。由生長過程引起的“刺”,是葡萄的正常生理現(xiàn)象,對食品安全沒有影響。若是由病蟲引起的凸起或是害蟲在果皮表面造成的侵染或吸附,則應沖刷或剝離干凈后食用。
吃葡萄到底要不要吐葡萄皮?生活中,我們常聽到“果蔬帶皮吃更好”的說法。實際上,如果能接受果皮的澀味,從功效和營養(yǎng)角度出發(fā),建議吃葡萄不要吐葡萄皮。葡萄皮中含有的白藜蘆醇,具有降血脂、抗血栓、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花青素有抗氧化的功效;單寧具有抗過敏、延緩衰老的功效。所以,從營養(yǎng)學角度說,“吃葡萄不吐葡萄皮”是有科學道理的。吃葡萄不但可以不吐葡萄皮,還可以連葡萄籽一起吃下去,但要嚼爛,并且適量。
無籽葡萄是用了激素嗎?對人體有害嗎?其實,無籽葡萄很正常,也很安全。目前無籽水果的常見培育方法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利用植物激素處理;第二種是通過雜交;第三種是通過尋找植物自身產生的種子不育但又能夠產生植物激素的突變個體,來生產無籽水果。無籽葡萄是第一類和第三類無籽水果的典型例子。使用植物激素“改造”水果蔬菜,使之更符合消費者的需求,這是科技賦予人類的便利,因此不必談“激素”色變。
吃葡萄如果不吐葡萄皮,那就一定要把葡萄清洗干凈了。怎么洗呢?首先,清洗前先挑除腐爛、破皮的葡萄;然后將葡萄放入清水中,并加入適量面粉和鹽,慢慢翻動清洗。面粉可以吸附掉表面的臟東西,而淡鹽水有殺菌作用,浸泡5—10分鐘,待雜質等浮到水面,將葡萄拿出,再用流水反復清洗即可。
怎么挑選葡萄呢?挑一串好葡萄有三大步驟:首先聞一聞是否帶有清新的葡萄香味,如果聞到酒味或發(fā)酵味,那這串葡萄可能含有壞果;其次看表面是否有一層均勻的白色果粉,這是葡萄新鮮程度的象征;最后用手輕輕提起,果粒牢固、落籽較少的葡萄好,再輕輕按壓葡萄,硬度要適中,回彈性要好。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葡萄雖好,但并非人人都適合。糖尿病患者、腹瀉患者、胃病患者等特殊人群不宜多吃。
買“邊角料”要貨比三家
“大牌產品邊角料散裝便宜賣”“花一半的錢買大牌零食”,直播間里的吆喝聲吸引了許多“省錢青年”。從餅干屑、面包邊到火腿碎肉、三文魚碎等,應有盡有。雖說品相和包裝一言難盡,但味道卻相差無幾,而且價格都低至兩三折。那么,什么是“邊角料”食品?通常,食品切割成型過程中裁剪下來的零碎材料如面包邊等,因外觀不規(guī)整等原因無法作為正裝產品,但原料組成、制作工藝、品質與正裝產品一致。因此,為減少損失、降低成本、避免浪費,商家們將邊角料重新制作并簡單包裝成食品出售,并稱之為“邊角料”食品。
“邊角料”食品安全嗎?目前,我國對于“邊角料”食品并無相應生產標準,正規(guī)生產企業(yè)不成形的“邊角料”都嚴格按照食品安全衛(wèi)生營養(yǎng)的相關標準來生產加工,是可以放心購買與食用的。但部分商家打著“邊角料”的旗號售賣所謂大量批發(fā)、大包裝的食品或零食等,魚龍混雜,質量安全無法得到保證。另外,部分“邊角料”食品雖有包裝但無食品合格證或標簽標識不規(guī)范,以“邊角料”為噱頭吸引消費者,以次充好、價格不降反升。
如何選購“邊角料”食品才能不“踩雷”?江西省市場監(jiān)管局提醒消費者應注意以下幾點:
不盲目聽信商家宣傳,不盲目跟風購買網紅產品。即便是“邊角料”食品,也必須有規(guī)范的食品標簽信息,如配料表、營養(yǎng)表、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企業(yè)及其地址等??偠灾?,雖包裝簡陋,但正品食品有的標簽信息,“邊角料”缺一不可。
消費者選購現(xiàn)場制作的“邊角料”食品時,應詢問清楚食品的生產及配料信息。以散裝形式售賣的食品“邊角料”,儲存和運輸過程中容易受到污染、受潮霉變,建議從正規(guī)廠家采購,注意質量與安全。生鮮類、烘焙類的產品等保質期較短的食品,購買前應看清保質期,盡量選擇保質期較長的。
對比價格。部分商家只把“邊角料”當成營銷的概念來炒作,作為商品的一個“標題”而已,而實際上聲稱“邊角料”的食品,其單價未必會低于正裝產品。
“撿漏”雖好,但安全第一。消費者在追求實惠的同時,也要擦亮眼睛。廠家在加工過程中會優(yōu)化工藝,盡量減少“邊角料”的生成,生產正裝食品時產生“邊角料”的量只會比正裝食品少得多,廣大消費者對電商平臺上動輒銷量超10萬件的“邊角料”食品需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