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公益,眾人腦海里浮現出的第一個標志可能是“紅十字會”,但這個機構卻因多年前的郭美美炫富事件產生一定的了負面影響。雖然今天,郭美美已逐漸淡出人們記憶,但由此引發(fā)的、關于社會對公益組織的質疑聲一直沒斷,人們參與公益的熱情也不如從前。
有數據顯示,約有75%的慈善組織對捐款的態(tài)度是“完全不披露或僅少量披露信息”,造成信息公開得不透明、發(fā)布不及時等現象,導致公益組織的整體公信力下降,無法完全獲得廣大民眾的認可。
長久以來,這一問題始終存在,哪怕是借助互聯網之力,也找不到破解之法?,F在,區(qū)塊鏈技術出現了,為我們帶來了新的思路。
同類問題的核心,在于捐款者與慈善組織之間的信任程度。
過往,雙方的信任建立在組織信任背書上。當信用背書的信用價值并沒有得到體現和發(fā)揮,甚至是辜負了人們的信任時,所產生的風險及后果都無法得到解決——捐款者無法通過強制性的渠道去追回捐款,追究當事人的責任,這也讓捐款者在捐款時小心翼翼。另外,若信用背書得不到人們信任的時候,慈善組織也無法啟動和運行。
區(qū)塊鏈的出現為這一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例如旨在宣傳孫中山博愛精神的孫中山博愛基金會(以下簡稱SZS),它與BCS通過孫中山幣實現捐款、智能合約等多種功能。其中,以區(qū)塊鏈技術為基礎的孫中山幣運用了比特幣和合約幣的雙重技術,且通過對等分布和安全系統(tǒng)的進一步優(yōu)化,能夠有效保障資產的安全性,進一步強化了個人資產的安全。
更重要的是,孫中山幣可以推動慈善事業(yè)得到進一步發(fā)展。所有人能夠通過BCS的貨幣價值及功能,來完成快捷便利的貨幣交易,也能夠在慈善捐款中得到淋漓盡致的應用。
與SZS一樣,目前許多慈善組織憑借著區(qū)塊鏈技術的支持,也開始發(fā)生了相應的改變。社會上也有很多與區(qū)塊鏈相結合的公益組織在不斷誕生。
而且,正是因為區(qū)塊鏈致力于建立一個去中心化的信任機制,能夠解決各方的信任共識問題,從而弱化甚至是不需要第三方機構的參與。因此,SZS能夠通過區(qū)塊鏈技術實現去中心化的信任機制,同時也能通過孫中山幣實現捐款等功能,推動慈善事業(yè)不斷向前發(fā)展。
另外,SZS在結合區(qū)塊鏈技術的基礎上,通過智能合約達到約束各方行為的目的,進一步跟蹤慈善款項等事宜,做到過程公開透明化,有效提高慈善組織的公信力。
那么,捐款者與慈善組織之間的核心問題也得到了較為完滿的解決,信任將不再是困擾二者最大的問題,我們也不會再次看到類似郭美美事件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