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無敵燕雙嚶
(相關資料圖)
編輯| 9號探秘人
2023年,一部《狂飆》帶火了張頌文。
熱度未消,《漫長的季節(jié)》橫空出世,又送來一個蔣奇明。
三年前的蔣奇明,還因為失業(yè)到處發(fā)文求職,卻無人在意。
現如今的蔣奇明,憑借一個“啞巴”的角色,在全網爆火。
乍一看,蔣奇明的走紅履歷與張頌文高度相似。
甚至有人稱他是下一個“張頌文”。
殊不知,蔣奇明的個性早已注定他不會成為第二個“張頌文”。
張頌文曾說:“我被七八百個劇組拒絕過”。
蔣奇明在走紅之前也是如此。
明明是中戲的優(yōu)秀畢業(yè)生,但蔣奇明畢業(yè)后卻與素人并無兩樣,甚至是查無此人的狀態(tài)。
一些流量明星分享一個動態(tài)就能隨隨便便破百萬贊,蔣奇明一條動態(tài)上千都難。
而造成蔣奇明“透明人”的最大原因,是因為他在音樂劇和舞臺劇上傾注了太多心思。
演員黃磊曾經說過,話劇類型的節(jié)目在國內的發(fā)展空間太狹窄了,因為受眾群體并不多。
蔣奇明卻在小時候就堅定了“做話劇演員”的心。
蔣奇明出生在廣西一個少數民族家庭,父親是一名彩調演員,母親是一名演奏家。
父親表演的彩調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母親演奏的高胡則是中國古典樂器。
出生在這樣一個文化藝術氛圍極其濃厚的家庭中。
蔣奇明在小學時就能獨立演奏樂曲,在初中時已經可以獨當一面地表演歌舞劇了。
隨著年齡增長,蔣奇明對表演產生了極大地熱情。
在父母的支持和陪伴下,蔣奇明成功考入了中戲。
本以為會是人生的起點,可在啟程之后,蔣奇明卻變得“自由散漫”。
蔣奇明走表演這條路是因為熱愛,不是為了走紅賺錢。
所以大學期間,蔣奇明幾乎沒接過戲,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參演話劇來磨煉演技。
四年的時間過去,在學校沒什么名氣的蔣奇明,卻拿到了老師授予的“優(yōu)秀畢業(yè)生”稱號。
在最近的采訪中,蔣奇明說自己沒什么“上進心”,這句話的確不假。
畢業(yè)之后的蔣奇明做起了專職演員,但出演的影視劇卻少之又少,大多數仍是音樂劇。
憑借著音樂劇中出色的表演,畢業(yè)的第一年,蔣奇明就拿到了“中國少數民族優(yōu)秀演員”的獎項。
在同學們紛紛扎堆影視城的時候,蔣奇明已經在“地方不大”的話劇界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如果沒有那場疫情,蔣奇明的話劇事業(yè)很可能會更上一層樓。
在疫情期間,許多影視城紛紛停工,各大話劇院也“關門大吉”。
一心扎在話劇行業(yè)的蔣奇明第一次碰了壁,陷入了“無戲可演”的待業(yè)狀態(tài)。
隨著居家時間越來越長,存款也越來越少。
其他同行都陷入到“焦慮萬分”的狀態(tài),蔣奇明的心態(tài)卻格外平穩(wěn),甚至還有空開個玩笑。
“在線求職:本人是一名演員,畢業(yè)于中央戲劇學院...”
這篇充滿“求職文”看似是蔣奇明在自嘲,可事實也正如此。
那些流量演員甚至是網紅,在疫情期間還能通過存款或者“接廣告”、“直播”賺取外快。
演員王傳君曾在采訪中說過:
最窮的時候卡里只剩下一百萬。
由此可見演員賺錢的路子還是很廣的,可姜明奇一沒名氣、二沒簽約劇團。
沒有固定收入還不能跑演出?那就只能在家“混吃等死”。
為避免落得一個“啃老”的下場,28歲的蔣奇明真的開始“另辟蹊徑”了。
當眾人以為他的“求職”只是開個玩笑時,蔣奇明卻出現在了便利店,成為一名售貨員。
不過蔣奇明在兼職之余,更多是為了體驗不一樣的生活方式,來提升和優(yōu)化自己的表演。
隨著社會狀態(tài)慢慢穩(wěn)定,蔣奇明也結束了自己的兼職生涯。
為了以防自己再次陷入“歇業(yè)”狀態(tài),蔣奇明開始進軍“影視城”,不僅僅局限于話劇團。
許多演員都經歷過低谷期,所以在重新被接納后就會“瘋狂接戲”。
因為會擔心自己過“保質期”,再次回到無戲可拍的時候。
所以《狂飆》中的蘇小玎,很快就因“恰爛錢”翻車了。
所以楊冪在爆火之后,也因為接了太多戲陷入到“保量不保質”的爭議中去。
蔣奇明就沒有這種顧慮,即使開始接拍影視劇,他也十分愛惜自己的羽毛。
蔣奇明參演的作品履歷根本不需要翻看太久,手指一滑便到底了。
雖然有可能是名氣不大的原因,但更多還是因為蔣奇明懂得“擇良木而棲”。
他出演的作品不多,但部部都是精品。
細數蔣奇明參演后已經播出的幾部作品,某瓣最低評分7.7,最高評分9.4。
這是多少導演和演員夢寐以求的評價和榮譽,由此可見,蔣奇明身為演員,還是挺“聰明”的。
憑借著一部又一部良作的輸出,蔣奇明能夠走紅早已成為定性。
《漫長的季節(jié)》就是他騰躍的踏板。
“我飾演的角色就是很傲嬌,她就是一個很傲嬌的人,我真的覺得她很傲嬌?!?
有些演員提起自己的角色時,反反復復只是一個“傲嬌”。
不僅沒讀懂劇本,也不了解角色,還談何“演繹”呢?
蔣奇明深諳這個道理,所以無論成名與否,他都會去竭盡全力來“揣摩”這個角色。
當蔣奇明被敲定參演《漫長的季節(jié)》后,得知自己要飾演的角色是一個啞巴。
蔣奇明先是很開心,因為啞巴就不用記臺詞。
隨后蔣奇明又開始焦慮起來,正因為是啞巴,所以他要在不說話的情況下向觀眾傳遞出情緒。
這很難做到,但蔣奇明從來不怕困難。
蔣奇明先是找手語老師學了手語,隨著日復一日地練習,他的手語儼然已經合格。
這僅僅只是他做的第一步。
為了更加貼合“聾啞人士”,蔣奇明還琢磨出了一套“助聽器”的動作。
因為佩戴時間過長,戲份結束后蔣奇明摘下助聽器還覺得不自在,總是下意識地撫摸耳朵。
為了能演出角色的“狠”,蔣奇明又鉆研和揣摩了不少“街頭電影”。
蔣奇明還將其動作、表情刻畫下來,再結合自己的角色進行“演繹”。
經過一層又一層地鋪墊,蔣奇明最終給觀眾呈現出了一個“美強慘”的傅衛(wèi)軍。
從事表演行業(yè)十年之久,蔣奇明終于“火”了。
當被人問及未來發(fā)展時,蔣奇明的態(tài)度顯得很“無所謂”。
“也許我會繼續(xù)演戲,也許我演了幾部之后就會隱退,誰知道呢?”
你很難在一個走紅的演員身上看到“冷靜”,張頌文是一個,蔣奇明也是一個。
這兩人的經歷雖然相同,都是被沙礫埋沒的“金子”,又都因為良劇被“發(fā)掘”出來。
但兩人的發(fā)展路線卻又不太相同,因為張頌文的性格十分穩(wěn)妥,而蔣奇明則顯得十分“跳脫”。
對于張頌文來說,演戲是他一直所追求的東西。
對于蔣奇明來說,演戲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
隨著年齡增長,不同于之前對“演戲”的專一,蔣奇明開始把熱情分到其他興趣愛好上。
演奏音樂、沖浪滑雪都成為蔣奇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演戲對他來說,并不是唯一選擇。
一個明星的最好狀態(tài),不是名氣與熱度多么高,而是其作品有多么優(yōu)秀。
近幾年內娛出現了一大批“名不副實”的藝人,明明一無是處卻能日入斗金。
張頌文和蔣奇明之所以能夠走紅,正是因為觀眾“苦”無才藝人“久已”。
看來,“合格”藝人的春天,終于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