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數年后,手機配件老牌廠商——品勝終于謀求登陸主板。
近日,深交所更新的上市審核信息顯示,品勝電子IPO申請獲得受理。這意味著,離開新三板5年多后,品勝再度向資本市場發(fā)起沖擊。
作為知名的手機配件商,品勝曾在2015年11月掛牌新三板,在兩次增資后,公司在2017年10月摘牌。
(資料圖片)
雖然離開市場多年,重新奔上資本市場,但品勝電子的盈利仍未有太多增長。
2020年至2022年,品勝電子的營收分別為11.42億元、13.28億元及13.29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02億元、1.01億元及9714.03萬元。而在2016年,公司就已經能夠實現10.52億元營收、1.23億元歸母凈利潤。
作為一家成立于2003年的老牌消費電子周邊開發(fā)商,品勝起了個大早,但近年來卻止步不前,與同行的競爭中有掉隊的趨勢。
如今,品勝擬通過IPO募資7.5億元,其中大部分用于基地搬遷擴建,能否重拾領軍位置?
間隔數年才轉投A股
品勝電子成立于2003年,早在2004年,公司就為中國“7+2”南極登山探險隊定制適應特殊環(huán)境的充電裝備。
早在2013年,品勝電子就能夠實現8.34億元的全年營收,而那時,安克創(chuàng)新(300866)、綠聯科技等公司才剛剛成立。
憑借著不錯的業(yè)績,品勝電子以品勝股份為證券簡稱于2015年11月在新三板掛牌,并在2016年4月通過定增募資1750萬元。
在新三板掛牌時,品勝電子的營收已經達到了10億元級別。
2014年至2016年,品勝電子營收分別為10.91億元、11.16億元及10.52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536.33萬元、1.08億元及1.23億元。
有了良好的業(yè)績,品勝電子在2017年10月終止掛牌。彼時,有投資者猜測,公司或謀求A股上市。
這一等就是5年多。
有業(yè)績支撐,為何品勝電子在時過多年后才提交主板上市申請?
在新三板摘牌后,品勝電子又進行了多輪增資,為員工做了股權激勵,引入了外部投資者,還解決了實控人的代持問題。
2021年7月,王林將其持有公司的680萬股股份轉讓給實控人趙武,這部分股權原本是趙武轉讓給王林用于股權激勵。在員工持股計劃完成后,該部分股權已無需使用,故轉回給趙武。
股權得以厘清,品勝電子的經營卻沒有跟上行業(yè)腳步。
根據QY Research發(fā)布的統(tǒng)計數據,2022年,全球3C智能周邊產品市場銷售規(guī)模達到617億美元,中國3C智能周邊產品市場銷售規(guī)模達到161億美元,而在2018年,上述數據分別為539億美元和137億美元。
在此過程中,部分競爭對手甚至實現了高速增長。2022年,安克創(chuàng)新實現營收142.51億元,凈利潤為11.43億元。而在2016年,公司營收為25.07億元,歸母凈利潤為2.3億元。
MFi認證之困
為何品勝電子未能實現高速增長?
其對MFi認證的態(tài)度,或許能夠解釋一部分的原因。
在消費電子周邊領域,MFi認證是一個繞不開的問題。MFi認證是指配件生產商所生產的產品獲得了蘋果標準認定。以數據線為例,獲得MFi認證的數據線,可以提供數據傳輸功能,而非只提供電力。
由于MFi認證意味著蘋果對產品的認可,所以配件生產廠商需要為此向蘋果支付一定的費用。
此前由于MFi認證收費較高,配件生產商普遍不愿做MFi認證,可到了2015年后,由于蘋果政策調整、費用下調,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獲得MFi認證,從而獲得更好的銷售收入。
事實的確如此。品勝電子的主要競爭對手安克創(chuàng)新、綠聯科技等均為旗下產品進行了MFi認證。
例如,綠聯科技獲得MFi認證的數據線在京東的價格已經降至40元以下,而品勝無MFi認證的數據線也要20元上下。
對此,不少消費者傾向于購買獲得MFi認證的配件,以更好地使用蘋果的產品。
在業(yè)內人士看來,雖然沒有MFi認證也可以銷售蘋果產品的配件,但有此標準的確能夠提升公司產品的價格,并帶動銷量改善。
不過,并不是有了MFi認證就能夠保證萬無一失。
例如,和宏股份早在2014年就啟動首次上市計劃,公司早在2008年就獲得MFi認證,經授權可生產蘋果產品相關外置配件。有此加持,公司業(yè)績表現可圈可點。
可在2016年末,和宏股份由于自身問題被取消了MFi認證,公司業(yè)績受到明顯影響。
2017年,和宏股份IPO被否。彼時,發(fā)審委對MFi認證被取消一事頗為關注,要求公司說明,取消MFi授權后,其經營模式、產品品種結構是否會發(fā)生重大變化,對持續(xù)盈利能力是否會構成重大不利影響。
由此反觀品勝電子,其一直沒有MFi認證,雖然無需為獲得后取消的風險而擔憂,但這也的確影響了公司的業(yè)務增長。
對于是否會謀求MFi認證,品勝電子在招股書中并沒有明確說明。
按照計劃,此次公司擬募資7.57億元,用于深圳生產基地搬遷擴建項目、研發(fā)中心及總部辦公建設項目及品牌建設及市場推廣項目。
其中,深圳生產基地搬遷擴建項目占了募資使用的大部分,擬使用資金4.19億元,用于搬遷擴建深圳生產基地、新建生產廠房及購置配套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