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瀏陽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羅時茂 張可夫
六月的文家市鎮(zhèn),細雨如泣,草木含悲。
(資料圖片)
6月19日10時48分,湖南省優(yōu)秀共產黨員、“人民功臣”紀念章獲得者、“中國好人”甘厚美同志,因病醫(yī)治無效逝世,享年96歲。
解放戰(zhàn)爭時經歷九死一生,復員回鄉(xiāng)后成為煤礦工人,進入新時代傳遞革命精神……
“我是黨培養(yǎng)的人,我要永遠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中國共產黨萬歲!”甘厚美的家人回憶,老人在病危期間,沒有什么其他遺囑,念念不忘的,只有對黨忠誠。
他的一生,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聽黨指揮
甘厚美老人最后的叮囑
——“永遠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在文家市鎮(zhèn)大成村一組,甘厚美老人的靈堂簡樸肅穆。連日來,社會各界人士紛紛自發(fā)前來吊唁,寄托無限的哀思。
“父親走得太突然了。”甘厚美老人的大兒子甘本淼心情沉重,他回憶說,住院期間父親對家人最后的,也是最重的叮囑,就是“永遠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甘本淼告訴記者,父親是6月1日從文家市鎮(zhèn)送至市中醫(yī)醫(yī)院治療的。因為病情危急,一度住進了重癥監(jiān)護室。
與過去一樣,甘厚美又一次拒絕享受優(yōu)待。在 ICU 治療兩天后,他堅持回到了普通的三人間病房,“他說‘我是來看病的,但不要到這里(ICU),會增加國家負擔’?!备时卷祷貞?。
醫(yī)生們也感動地表示:“這位老人家不簡單,自己病成這樣還想著國家”。
正因為骨子里的對黨忠誠、對人民忠誠,經歷了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九死一生,立下赫赫戰(zhàn)功后,甘厚美選擇深藏功名,復員后回鄉(xiāng)成為一名普通的煤礦工人。在人生的最后階段,他的話不多,卻總是說要“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這是他堅守一生的初心。
“他躺在病床上時,會跟醫(yī)生、護士和病友講起自己的革命故事,有時候還會突然說一句‘共產黨萬歲’。他對黨的絕對忠誠,一輩子都沒有變過,我們后輩也受到了他的教導影響,做好自己的事情、干好自己的工作。”甘本淼說。
守一時初心易,守一輩子初心難。甘本淼說,父親在住院時,還問自己有沒有替他在手機上交納6月份黨費,及時履行黨員義務。
一輩子深藏功名的甘厚美,近年來事跡被媒體挖掘報道后,各項榮譽紛至沓來。無論榮譽大小,甘厚美“一反常態(tài)”,堅持出席頒獎儀式。理解父親的甘本淼說,“他從不把這些當作個人的榮譽,而是看作組織交給的任務,他必須完成?!?/p>
老英雄溘然長逝,讓大成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陳訓平悲痛不已。
此前,村“兩委”多次看望慰問老英雄,邀請甘老出席村上的重大活動,與甘老結下了深厚情誼。陳訓平說:“甘老雖然已經離開了我們,但他一生對黨忠誠、無私奉獻的精神永垂不朽,值得我們發(fā)揚光大。我們將會組織專題學習,發(fā)揚他的革命精神,用奮斗繼承他的遺志?!?/p>
能打勝仗
與秋收起義“同齡”
英勇作戰(zhàn)立下赫赫戰(zhàn)功
仲夏時節(jié),萬物競秀。文家市鎮(zhèn)的秋收廣場上,以工農革命軍第一面軍旗為主要元素的“光輝起點”紅旗雕塑十分醒目,一下將人們的記憶拉回到那個炮火紛飛的革命年代。
1927年,中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年。
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在文家市鎮(zhèn)會師,召開前敵委員會會議,及時做出從進攻大城市轉向進軍農村的決定,初步形成“農村包圍城市”的偉大戰(zhàn)略思想,在緊急關頭挽救了工農革命軍。
自此,戰(zhàn)亂頻仍、山河破碎,歷經苦難、滿目瘡痍的舊中國,迎來了燎原的“星星之火”。
同一年,在文家市鎮(zhèn)大成村,一個叫甘厚美的嬰兒呱呱墜地。他在家中排行老四,是最小的兒子,年幼時便失去雙親,成為了地主家的一名長工,過著被剝削受壓迫的黑暗日子。
被剝削受壓迫的工農群眾必須翻身!1948年,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戰(zhàn)爭進入奪取全國勝利的決定性階段。那一年,被國民黨抓壯丁的甘厚美,經朋友介紹,在湖北省谷城縣入伍,成為了一名解放軍戰(zhàn)士。
年輕時的甘厚美
此后,在南征北戰(zhàn)的歲月里,他先后經歷了20多場大大小小的戰(zhàn)斗,最險的一次要數牛蹄嶺戰(zhàn)役。
1949年7月,解放戰(zhàn)爭進入決勝時刻,安康成為解放陜南和進入大西南的必爭之地,解放軍與國民黨部隊在此展開了激烈戰(zhàn)斗。
在解放軍攻破國民黨部隊三道防線后,胡宗南孤注一擲,急調三個半軍,置于安康城南的牛蹄嶺,企圖憑借天然屏障,負隅頑抗。
因地形阻礙,敵軍又有重機槍手據守,導致我方傷亡慘重、力量不足。隨著戰(zhàn)事的推移,解放軍和敵人到了短兵相接的階段,作為機槍連戰(zhàn)士,甘厚美也沖上前線與敵人“拼刺刀”。
“在戰(zhàn)斗的過程中,我一連殲滅了9個敵人,誰知身后突然冒出一個敵人,端著刺刀沖我而來?!备屎衩涝诮邮懿稍L時回憶,當他一轉身,想用手夾住刺刀,但還是被刺中了右手臂和腹部,他抱著必死的決心,緊緊抱住敵人腰部,就地滾下山去,不省人事。直到清掃戰(zhàn)場時,戰(zhàn)友們才發(fā)現滿身是血、奄奄一息的他。
“1949年解放西北,戰(zhàn)傷,陜南安康縣牛蹄嶺戰(zhàn)役,記特種功折合一等功一次?!边@是檔案上對甘厚美當時立功的記錄。
淮海戰(zhàn)役紀念章、解放西南勝利紀念章、解放華中南紀念章……每一場戰(zhàn)斗,甘厚美都沖鋒在前,奮勇殺敵,立下一等功2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其中,西北軍政委員會頒發(fā)的“人民功臣”獎章,更是對甘厚美的高度肯定。不過,自返鄉(xiāng)后,這些獎章被甘厚美深藏箱底幾十年,未再向人提及。
“一顆紅星隕落了。”1997年出生的于莎莎是文家市鎮(zhèn)黨政辦副主任,因為一次宣傳片拍攝,她與整整年長她70歲的甘厚美結緣。聽說甘老去世的消息,她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腦海里浮現出過去的點點滴滴。
于莎莎曾在南部戰(zhàn)區(qū)某部服役,后通過公務員考試來到文家市鎮(zhèn)工作,“我第一次去拜訪甘老時,聽說我是一名退伍女兵,他抬起頭來看了我一眼,露出了慈祥的笑容,非常親切。我們一定會傳承甘老的精神,在急難險困中挺身而出、走在前列,不怕苦、不怕累,用青春書寫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華章。
作風優(yōu)良
一輩子堅守初心
“不占公家一分便宜”
因為作戰(zhàn)英勇,1949年,進入部隊1年時間,甘厚美就光榮地成為了一名黨員,他的黨齡與共和國同齡。七十余載,他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的本色。
湖北、安徽、陜西、四川……新中國成立后,他幾經輾轉,從一名普通戰(zhàn)士升為副連長,并被師團送到培養(yǎng)營團級干部的學校進修。
1958年,甘厚美在蘭州市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文化速成中學完成學習后,卻由于傷病復發(fā),無法再回歸軍營。當年5月,經部隊批準,入伍整整10年的他,復員回到家鄉(xiāng)瀏陽。
按當時規(guī)定,甘厚美本來有資格作為傷殘軍人復員,但他卻毅然拒絕了,“那時我才30出頭,雖有傷病,但心中想著絕不能成為國家‘包袱’?!?/p>
起初,組織擬安排甘厚美到大瑤二中任教員。但因腿傷嚴重,無法長時間站立,他未能到校任教。1959年至1961年,由于舊傷反復發(fā)作,公社黨委同意他去長沙市人民醫(yī)院治療,總共花掉醫(yī)藥費1700多元,這在當時是一筆很大的開銷,按規(guī)定可以公費報銷,甘厚美卻再次拒絕。
“我用的是我的轉業(yè)費,這本身就是黨和人民給我的,我不能占公家的便宜?!敝尾〗Y束后,甘厚美在家休養(yǎng)了將近3年時間,身體逐漸恢復健康。
1964年7月至1971年1月,他服從組織安排,先后在文家市糧站、清江水庫、文家市革命圣地(現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紀念館)基層工作,他始終兢兢業(yè)業(yè)、勤勤懇懇。
1971年,當時的湘潭軍分區(qū)副司令員到文家市鎮(zhèn)蹲點時看到了甘厚美的檔案,深感愧對了這位“人民功臣”,希望當地政府能給甘厚美安排一份正式工作??紤]到煤礦離家近,甘厚美自愿進了文家市煤礦工作。
不管在哪個崗位,甘厚美都像在部隊一樣服從組織安排,從不開口提要求,在煤礦卻“破了例”。“父親到煤礦工作是作為管理干部去的,可是他卻要求下井,只為多一點下井費和糧食補助?!备时卷祷貞洝?/p>
“我們那時都在采煤隊工作,下井采煤很臟很累,他從來不講價錢,安排什么就做什么?!备屎衩赖墓び褜O見梅說,“當時只知道他當過兵,打過仗,但是不知道他還立過這么多戰(zhàn)功,他從來沒說過。”
在井下干了一段時間后,煤礦領導考慮到甘厚美年紀不小,身上又有傷,就安排他在煤礦從事保管員等井上工作,直至1982年12月作為一名普通的煤礦工人退休。
2000年,有關部門在辦理甘厚美同事的“退改離”工作時,發(fā)現甘厚美也符合相關要求,他才被認定為新中國成立前參加革命工作的退休老工人,享受離休待遇。但對此前近20年的“經濟損失”,甘厚美從不計較。
不少人有疑問,立了那么多戰(zhàn)功,家里負擔又那么重,為什么不找組織解決呢?
2019年,面對記者,老英雄道出了緣由,“每每想到犧牲的戰(zhàn)友,他們?yōu)辄h和國家奉獻了自己的生命,而我不能再繼續(xù)奉獻,怎么還有臉皮去向黨和國家提要求。”
2022年10月16日,當時已經95歲高齡的甘厚美一大早就穿上軍裝,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舊址的操坪里,與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紀念館、文家市鎮(zhèn)黨員干部和群眾代表一起收看黨的二十大開幕會盛況。
“年紀大了,家里人都認為我來不了,但這樣的盛會,我一定要來看呀!”甘厚美在現場認真觀看了直播后感嘆,“大會報告中傳遞了很多振奮信心的消息,在黨的正確領導下,我們的國家一定會更加富強,我們的生活一定會更加美好!”
精神永存
傳承優(yōu)良家風
弘揚革命精神
“三件值得父親驕傲的事,一是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二是沒有占公家一分便宜,三是子女憑自己的努力成為了對社會有用的人。”甘本淼是文家市中學的一名退休教師,在本可以享清福的年紀,受父親革命事跡的感召,成為了一名宣講人。他的宣講主題就是《值得父親驕傲的三件事》。
其實,甘本淼年輕的時候,對父親甘厚美也有些不理解,甚至是有一些“抱怨”。
1977年,高考恢復,全國有570多萬人參加了考試,只錄取了不到30萬人。第一批考上大學的學生,他們絕大多數人都成為了建設祖國的棟梁,人生的命運徹底改變。
那一年,甘本淼也成功考上了武漢一所大學,當時整個文家市鎮(zhèn),只有4個人上榜??伤麉s因為體檢有些小問題沒被錄取?!皠e人體檢都是家長陪著,就我是一個人,以父親的資歷,要是提個要求,組織肯定會關照的?!备时卷堤寡?。
“父親常跟我們講,一切都要靠自己,艱苦奮斗,自力更生,他不會幫我們搞特殊。”甘本淼聽了父親的話后,考取了茶陵師范,畢業(yè)后扎根鄉(xiāng)村,成為了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
甘老的其他幾個兒子,分別是廚師、工人、個體戶;孫輩們考上大學,有的是老師,有的是工程師,有的經營書店……全都是自食其力,在平凡的崗位上,對社會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對于父親的“不近人情”般的堅持原則,甘本淼也從最初的不理解,到慢慢認同并非常欽佩,“父親一生堅守的就是老一輩共產黨人大公無私的精神,在新時代更加需要傳承發(fā)揚下去。”
甘劍波是甘厚美的孫子,在文家市集鎮(zhèn)經營一家文具店,“我小時候并不是很理解,現在明白了,爺爺是公私分明,他不會因為自己功勞大、榮譽多,就揩國家的油?!睂O女甘慧琳也說:“良好的家風就是爺爺對我們晚輩最好的饋贈?!?/p>
甘老的工友、鄉(xiāng)鄰、鎮(zhèn)村干部都說,甘厚美嚴于律己、自力更生,用辛勤的雙手努力工作、照顧家庭、撫養(yǎng)子女,拒絕做國家“包袱”、不占公家“便宜”,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不向黨和國家提要求”的寶貴承諾。
甘厚美對榮譽看得很輕,對傳承革命精神卻看得很重。他經常應邀給入伍新兵、中小學生講課,講述革命故事,傳承紅色基因,這是他晚年最樂意干的事。他始終堅持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為黨和人民的事業(yè)作出奉獻,直至生命盡頭,仍然初心不改。
文家市鎮(zhèn)黨委書記江敦明表示:“甘厚美老英雄屢立戰(zhàn)功卻不求回報,不給黨和國家增添負擔,彰顯了一個老共產黨人對初心的堅守,對使命的擔當,以及對黨和人民的絕對忠誠。在新時代文家市鎮(zhèn)奮力建設湘贛邊高質量發(fā)展示范鎮(zhèn)的征途上,我們將號召全體黨員干部群眾向甘老學習,把他身上那種不畏艱苦、無私奉獻的寶貴品質,以及忠于黨、忠于人民的可貴精神,永遠傳承下去,不斷發(fā)揚光大?!?/p>
英雄已逝,精神永存。
甘厚美的精神,猶如一顆星、一盞燈,永遠照耀著這片紅色熱土。人們在深切緬懷的同時,紛紛表示要傳承弘揚甘厚美的革命精神,永遠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在新征程上苦干實干,再創(chuàng)佳績、再立新功。